我为家乡代言

家乡区县: 河北省涿州市

公元前十五世纪,商王祖乙迁都于邢台,经祖乙、祖辛、沃甲、祖丁、南庚,至南庚迁奄,约130多年,公元前十一世纪,周王封召公之子于燕国,封周公之子于邢国,河北成为燕、邢之地。

春秋时期河北省北部属于燕国,南部属于中山国、赵国和魏国、西北部属代国。保定市是当时的燕赵分界线,在保定市中心原存有“燕赵分界石”。当年燕国太子丹送别荆轲去刺秦王就是在燕国国界易水河分别,现易县的易水旁尚有古迹荆轲塔。

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白狄人的千乘之国,国都位于今平山县三汲乡境内,灵寿县、定州市也曾做过中山国都。

邯郸和邢台曾是赵国都城,现邯郸存有赵武灵王修建的“丛台”,市中还存在传说中赵国丞相蔺相如为避免和老将廉颇争执而让路的“回车巷”。邢台存有赵成侯所建的檀台信宫遗址和赵武灵王困龙的沙丘宫遗址。

临漳县一带的漳河是魏国西门豹修建的最早的水利工程,因为“河伯娶妇”的故事而出名。

秦始皇时期这里属于巨鹿郡、邯郸郡、恒山郡、齐郡、济北郡、上谷郡、代郡、渔阳郡、右北平郡的地域。

西汉时河北属幽州、冀州、并州小部分。东汉时属幽州、冀州。三国时属幽州、冀州,曹魏曹操曾在漳河畔修建“铜雀台”,命其子曹植作名篇《铜雀台赋》。

西晋时属幽州、冀州、司州部分。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被后赵、前燕、前秦、后秦、西燕、北燕、南燕。南北朝时期先后属北魏、东魏、北齐、北周。 河北保定

隋代时属冀州。辖武阳郡(大名) 、清河郡(清河) 、武安郡(永年)、恒山郡(正定)、河间郡(河间)、上谷郡(易县)、北平郡(卢龙)、信都郡(冀县)、襄国郡(邢台)、赵郡(赵县) 、博陵郡(定州)等。

唐代时属河北道、河东道小部分,河北道幽州范阳郡(北京)、沧州景城郡(沧县)、冀州信都郡(冀州)、瀛州河间郡(河间)、定州博陵郡(定州)、邢州钜鹿郡(邢台)、莫州文安郡(任丘)、易州上谷郡(易县)、深州饶阳郡(深州)、妫州妫川郡(怀来)、魏州魏郡 (大名)、恒州常山郡(正定)、贝州清河郡(清河)、洺州广平郡(永年)、平州北平郡(卢龙)、赵州赵郡(赵县)等,河东道蔚州安边郡(蔚县)。

北宋时南部属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。北部属于辽国南京道、西京道东部、中京道西部, 河北东路辖大名府、开德府、河间府三府;十一州:沧、冀、博、棣、莫、雄、霸、德、滨、恩,清;河北西路辖真定府(正定),中山府(定州),信德府(邢台),庆源府(赵县)四府。州九:相,浚,怀,卫,洺,深,磁,祁,保。

金代时属河北东路、河北西路、中都路、西京路部分、北京路部分。

元代河北为中央直属的中书省。河北地区辖有保定路(清苑)、真定路(正定)、顺德路(邢台)、广平路(永年)、大名路(大名)、河间路(河间)、永平路(卢龙)、大都路(北京)、上都路南部、兴和路南部、大宁路部分等。

明属北直隶、山西小部分、鞑靼小部分,仍属中央直辖,天津开始设县。辖永平府(卢龙)、大名府(大名)、顺德府(邢台)、广平府(永年)、保定府(清苑)、真定府(正定)、河间府(河间)、顺天府(北京)、宣府镇等。

清代属直隶省。辖顺天府(北京)、顺德府(邢台)、广平府(永年)、保定府(清苑)、正定府(正定)、天津府(天津)、河间府(河间)、承德府(承德)、大名府(大名)、永平府(卢龙)、宣化府(宣化)等。雍正八年起,直隶总督驻保定府(今保定市),现存有当时的直隶总督署。

1928年改名河北省。

中华民国成立后,当时国民政府建都南京,今河北境域主要属直隶省,后因直隶省名不符实,于1928年改为河北省今名。

1949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仍为河北省。

1952年,撤销察哈尔省,将其原察南、察北两个专区划归河北省;1956年撤销热河省,将其原大部分辖区划归河北省。

1958年,将河北省的顺义、延庆、平谷、通县、房山、密云、怀柔、大兴等县划归北京市。

1968年,河北省的省会定为石家庄。

1973年,将河北省的蓟县、宝坻、武清、静海、宁河等五县划归天津市。形成河北省的辖区规模

(2014-10-27) 评论(0


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,不代表本站观点

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就送梧桐子“”支持吧!

已获得0个“